>>>>1
城鄉規劃與城市設計
重點為基于大數據的多規融合技術,城鄉規劃全過程評估技術,城市與城市群綜合交通、用地布局、空間結構、功能組織的優化配置與虛擬仿真技術,城市設計與城市風貌管理、城市修補、舊城更新技術,城市生態規劃與景觀構建技術。
?解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問題越來越嚴重,并已影響到廣大居民的生活——霧霾、堵車都是最直接的體現。因此,城市管理與治理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2
>>>>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運行
海綿城市設計、建設與實施技術,海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投融資及運作模式。城鎮供水安全保障技術,城鎮污水、污泥高標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及裝備,城鎮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相關技術設施設備。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及應急防災技術。城市排水防澇模型、預警預報風險預測評估、運行調度等技術,地下管線監測預警、無損探測與修復技術,城市橋梁智能監測、災害預防與快速診斷修復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和停車場建設運營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安全保障技術。城市生態保護與修復、城市生態網絡構建及城市老舊公園改造提升技術。
?解讀:
海綿城市等市政建設領域已成為行業熱門話題,其實這也是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近一年多來,政府在市政領域的投資力度相當大,涉及市政路橋新建、改擴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示范項目,城市用水安全等方面。與市政建設同樣火熱的還有機場、公路、地鐵等建設項目,該部分不屬于住建部主管范圍,所以在通知中未體現,但同樣也是建設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3
>>>>
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
超低能耗建筑技術,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新建建筑綠色性能提升技術,大型公共建筑綠色集成技術,綠色生態城區適用技術,綠色校園(醫院)規劃設計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高性能或綜合功能產品研發,綠色建造技術。
?解讀:
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是老生常談,已推動了多年,是建筑發展的大勢所趨,但從短期內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建筑業的實際發展水平來看,較難有大的發展空間。
4
>>>>
工程質量安全與抗震防災
工程質量檢測評估、管控與加固技術,現代建筑結構關鍵技術,工程抗震防災技術,工業化建筑基礎理論、設計、建造及標準化技術,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技術及裝備,新型建筑材料開發與產業化。
?解讀:
安全與防災是建筑的生命線,也是永恒的行業關注重點。
5
>>>>
裝配式建筑技術
裝配式建筑理論、設計技術、高效施工技術體系、評價監測方法、產業化技術及裝備等。
?解讀:
敲黑板!重點來了~2016年9月底,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隨后,2016年10月,住建部在上海召開全國裝配式工作現場會,11月,住建部標準定額司發布《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各地方關于裝配式建筑的各種政策文件也紛紛出臺,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無論是對建筑企業還是執業者來說,裝配式建筑都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6
>>>>
宜居村鎮與新農村建設
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鄉、鎮規劃編制與實施監管技術,節能及綠色農房建設集成適用技術,農村住宅建筑體系創新與節能環保技術,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技術及建設運行維護模式,傳統村落、民居與特色景觀村鎮保護技術,農村建筑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適用應用技術,特色小鎮適宜技術應用。
?解讀:
新型城鎮化轟轟烈烈推廣的同時,農村建設也日漸得到重視。不過,村鎮市場容量和投資有限,盲目轉型可能會面臨無工程可做的窘境。
7
>>>>
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適用技術
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集成技術體系為研究對象。重點解決綜合防災改造與壽命提升、適老化改造與加裝電梯、供水、供熱與燃氣等公共設施改造提升、低能耗改造等技術的集成應用體系。
?解讀:
目前的城市住宅中,有相當數量的老舊建筑已建成30余年,其節能和安全方面的改造將占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老舊小區的改造需要政府的驅動,加之技術難度不大,有相關技術優勢的建筑企業可考慮向建筑改造方向轉型。需要注意的是,改造市場的切入,需要緊跟政府的步伐,和政府保持緊密聯系。
8
>>>>
信息化技術應用
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研究開發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中的集成應用技術,突出建筑物、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以及排水防澇預警預報、風險預測與災后評估等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共享平臺建設,服務于城市治理、人居環境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環境監測與運營管理等。
?解讀:
伴隨信息時代的來臨,行業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勢不可擋。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BIM。BIM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在建設各階段的應用將推動建筑技術和管理水平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因此,BIM也將成為建筑企業競爭力的標配。
9
>>>>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應用與推廣
重點關注城鎮及農村在不同能源資源條件下各自適宜的清潔取暖技術,科學制訂各地電力增容、燃氣管道下鄉、人員及輸配系統升級改造等“宜氣則氣、宜電則電”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同時開展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潔供暖技術的應用與后評估。多措并舉、分類施策,多種方式有機結合,系統快速推進清潔取暖工作。
?解讀:
清潔采暖技術主要是為了治理環境污染,建設節能環保型社會,也可歸屬于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范疇。